![](http://a.nync.com/.jpg!40)
![](http://img.nync.com/u/2020/04/12/a7745936_l.jpg)
遇到坏人以暴力手段侵犯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反抗、正当防卫呀!现实中,多数人会进行防卫,但是由于防卫手段、方法掌握不好,最后反而受到法律制裁,令人惋惜。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呢?防卫的限度是什么呢?防卫过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首先,我们谈谈什么是正当防卫?
根据《刑法》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实施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正当防卫只能是针对不法侵害实施,对任何合法行为,都不能实施正当防卫;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也就是说,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正在进行的,而不是想象的、推测的,也不是已经结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
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不能损害第三者的利益;
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防卫行为须出于防卫的认识和防卫的目的;
5、正当防卫的强度条件: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其次,防卫的限度是什么呢?防卫过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应具备以下特征:1、明显超过必要限度;2、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由于防卫过当超出正当防卫所必需的防卫强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具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其动机是出于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阻止违法犯罪行为,再考虑到遭遇这种不法侵害的时候,情势比较紧急,实施防卫的人有时不容易准确、恰当地判断和掌握必需的防卫强度,所以法律规定防卫过当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对防卫过当的行为不进行适当的处罚,会纵容有些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不考虑具体的情况、手段和后果,甚至以防卫之名而加害于侵害人。
我国虽然有正当防卫,但是实践中很少使用,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防卫过当,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正当防卫的法律条款已经激活,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县人民检察院以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一案的犯罪嫌疑人董某甲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霞浦县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案发当晚董某乙手持砍柴刀正在进行行凶,董某甲为保护自己和家人不遭受侵害,手持锄头击打董某乙致其死亡系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后公安机关将其释放。